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理論與實務
作者:袁
建 中
前言
壹、智慧財產權在組織中的價值
一、營業秘密
二、專利
三、著作權
四、商標
貳、與智慧財產權管理有關之組織內外部參與者
一、外部參與者
二、組織決策管理階層角色的矛盾性
三、研發團隊角色的矛盾性
四、智慧財產權管理部門與法務部門
五、其它相關部門
參、智慧財產權管理的整體架構與階段性
肆、智慧財產權管理基本架構
一、營業秘密管理制度
二、專利管理制度
三、著作權管理制度
四、商標管理制度
五、智慧財產權執行資訊系統
六、其它管理制度
伍、智慧財產權管理前置架構
一、智慧財產權經營策略
二、專利檢索管理
三、專利分析管理
四、專利佈局管理
五、創新或創意提案的管理
陸、智慧財產權管理後段架構
一、智慧財產權組合加值運用
二、智慧財產權交易
三、專利攻防理論
四、還原工程實驗室
五、專利聯盟與專利池
六、技術標準與專利池
柒、結語
本書以理論為輔,實務為用的方式探討組織如何進行智慧財產權管理。從現代管理理論來看,當組織管理目標的確立,將會影響管理的格局,以及經營模式與策略。而策略的不同,相對的組織架構也就有所不同。所以任何管理活動的形成,首要的是目標的確立,而本書將說明組織的智財管理應以「促進創新,掌握智財,創造價值」為基本目標。並且圍繞在這基本目標下,分析一個可行的智財經營模式是需要哪些組織內外的參與物件,諸如競爭對手、合作夥伴、委任事務所…等;以及決策管理者、研發團隊、智財管理部門…等等。分析它們在組織的智財管理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否鮮明、是否有強烈促進智財管理活動運轉的動機以及一套可創造價值的運轉模式。同時,在智財策略擬定下建構一套完整的智財管理架構。我們將分為「智慧財產權管理前置架構」、「智慧財產權管理基本架構」、「智慧財產權管理後段架構」等三大部份加以探討,這也呼應到「促進創新,掌握智財,創造價值」的智財管理基本目標。
而為使本書適用物件的完整性及準確性,我們將適用物件定位在具有研發投入的企業以及非營利研究機構(例如國家研究機構、大學院校、研髮型態的財團法人等等)兩種組織類型。至於不以研發投入產出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例如貿易公司、企管顧問公司、甚至電視電影、報社媒體等等)則不作為本書所探討的重點。再者,即便是企業與非營利研究機構兩者之間,在智財管理上也會存在一些差異。因此,為使論述精准,若為一體適用的情況,我們將統稱之為“組織”。若為個別適用時,則以“企業”及“非營利研究機構”稱之。
此外,為考慮適用的一般性,本書所指的智慧財產權將包括營業秘密、商標、著作權及專利等四類,至於適用特定組織物件的積體電路電路保護、動植物種苗保護及工業設計等則將不列入本書探討範圍。
本書將于第二章「智慧財產權在組織中的價值」中說明智慧財產權能為企業或非營利研究機構創造什麼價值。不過在此我們必須強調,本書系在教導如何建構較為完善的智財管理架構,因此在非必要的情況下,將不打算就智慧財產權本身須符合哪些要件、保護標的、保護年限、獲得程式…等特徵作說明。而是站在企業或非營利研究機構欲創造某種價值時,將這些智財(營業秘密、著作權、商標、專利)視為口袋裡可資運用的“工具”(或甚至“武器”、...